跳到主要內容

北約在印太能夠起什麽作用,日韓澳新受邀參加北約峰會的意義

應北約的邀請,日本、韓國、新西蘭和澳大利亞四國領導人將出席月底在西班牙馬德里舉行的北約峰會。根據北約網站的消息,在6月29日到30日的北約峰會上,除了討論北約將繼續如何應對俄羅斯對烏克蘭的野蠻無端入侵外,北約還將討論如何應對中國的越來越自負以及日益增長的影響力等。預計,如何應對來自中國的威脅將首次納入北約的戰略概念。在北約2030改革方案中,北約明確澳大利亞、日本、韓國和新西蘭是北約在亞太地區的四大夥伴國。北約在成立之初,就有很強的地區性軍事組織的性質,所謂北大西洋公約,其名稱本身就表明了這個軍事組織的歐洲屬性,一直以來大家都很少把北約和印太聯係起來,在應對中國的議題上北約也很少參與,但這幾年的國際情勢的發展使得北約開始把眼光轉向印太和中國,尤其是這次俄烏戰爭之後,中國力挺的是俄羅斯,而俄羅斯是北約主要要針對的對象,如果北約國家認爲中國在北約和俄羅斯的對抗中站到了俄羅斯身後或身邊,那麽北約和中國的關聯性就產生了。對美國來講,之前如何宣揚中國威脅論,對大多數的北約國家來講不會起什麽波瀾,儘管2017年起,英國、法國、德國和加拿大等北約成員國都有派遣自己的軍艦到印太地區與印太國家的軍隊進行聯合軍演或是來南中國海地區進行自由航行等,但基本上只是表示一個態度,虛應故事,或者說只是對美國的航行自由稍微表達一下支持而已。但在俄羅斯入侵烏克蘭在歐洲土地上啓動了戰爭,而中國堅定地表達支持后,美國所謂的中國威脅論才真正讓其它北約成員國接受。那麽北約在意識到中國可能的對北約成員國的這種威脅之後,北約會如何或說怎樣在印太對中國發力呢?我們認爲北約不會直接地介入印太的事務,至少不會深入地介入,畢竟絕大多數的北約成員國目前都還是和中國有著比較密切的經濟交往,反正有美國在前面頂著,他們為了自己國家的利益,不會很快形成對中國的一面倒的對抗,但在美國的壓力之下,慢慢地會形成一個共識,就是要壓制中國的成長,在這樣一個共識之下,有很多事情會發生,包括技術輸出的限制,投資的限制,文化的限制,等等,都是對中國科技經濟發展非常不利的因素,尤其是北約成員國和歐盟成員國有高度的重叠,整個歐盟的政策會被深度影響,會牽制到德國和法國的政策,使得美國的政策意志會滲透進歐盟,歐盟尤其是德法兩國一直以來的在美中之間搖擺來獲取最大利益的政策會被破功。所以,北約將注意力轉向中國轉向印太,是一個緩慢平和的影響,不會是激烈的衝突,但還是有著不可小觑的影響。這個我們講的還是平時,和平時期,如果一旦印太發生戰事,北約主要成員國還是不會直接參與,但軍事和物質的援助是必然的,如果對中國要進行各種進出口封鎖,也是會達成共識的,這是我們現在看到的北約把中國提到議事日程上來的後續影響。而日韓澳新受邀參加北約峰會的意義,在我們看來,是希望日韓澳新親自感受北約的氛圍,進一步瞭解北約的組織架構和信念,目的是以這四國爲基礎形成一個類似北約的組織,我們認爲這四國不會正式加入北約,但可以是北約一個在印太區域的外圍組織,而北約可以與這個外圍組織形成一個正式或非正式的協議,雙方之間可以達成一個彼此援助和支持的一個默契,如果,北約以接受這四個國家加入北約的方式來直接介入印太事務,那就是真正的北約東擴了,那就會逼迫俄羅斯和中國,甚至包括北韓形成另一個軍事同盟,這是完全沒有必要的,對世界的和平也是沒有任何幫助的。美國對中國的政策從來沒有要擊垮中國,最多的就是壓制和限制中國,所以,站在美國的立場,也完全沒有理由去徹底激化矛盾。日韓澳新這次參加北約峰會的目的非常清楚,就是要參考北約模式建立一個印太區域的軍事同盟組織,並與北約形成兩個組織的互援互助的架構,並在四個創始國的基礎上吸納更多的印太區域的國家加入。這個新的同盟無疑是直接針對中國的,一旦這種軍事上互聯互防的架構確立,將會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中國在印太區域的擴張,如果再結合美國新構建的IPEF印太經濟框架,那麽在軍事上限制中國,在經濟上、供應鏈整合上孤立中國的目標就能夠達成。但目前這個架構能否最終成功搭建,關鍵是在韓國,澳大利亞在政府換届之後,對華政策基本沒有什麽改變,新西蘭基本上存在感不太強,萬一新西蘭最終選擇不參與影響也不會太大,但由於澳大利亞與新西蘭的兄弟關係,只要澳大利亞積極推進,新西蘭大概率是會參與進來的,畢竟新西蘭也還是五眼聯盟的成員和英聯邦的成員,日本的話,應該是最積極的推動者,現在是日本徹底擺脫二戰陰影,成爲一個正常國家的歷史最好机遇,一個必要的條件就是在亞洲領導一場對抗中國的行動,剩下的韓國是比較關鍵的,韓國在一些高科技領域還是比較依賴中國的市場,還有北韓的因素以及與日本之間的歷史恩怨,這些都可能成爲這個四國軍事同盟破功的因素,但在尹錫悅上臺后,這些個因素似乎在逐漸的化解,與北韓直球對決,向日本表達善意,在經濟上更靠向美國,調整中國的經濟政策等等,除此之外,韓國最近的一系列表態和舉措,都顯示韓國現政府已經不再顧慮北韓和中國的想法,呈現向美國傾斜的明顯的趨勢,韓國也加大了與北約和美國的聯繫。不過,目前最令中國惱火的是韓國新政府目前正在加快部署薩德導彈。韓國新總統尹錫悅在競選時就強調,他將重啟“薩德”基地,盡快為薩德重新部署鋪平道路。

韓國軍方6月17日確認,尹錫悅政府開始將當地的環評工作提上日程,以證明該舉動不會影響周邊民眾,從而恢復這處基地的正常運轉。分析認為,開啟環境評估,可以視為尹錫悅政府推動“薩德”部署的重要信號,這一進程一旦完成,在法律上阻止薩德“正常化”的手段就徹底沒有了。 自2017年韓國部署薩德以加強應對朝鮮不斷發展的導彈威脅以來,韓國和中國之間的關係一直處於緊張狀態。中國採取措施限制經濟和旅遊交流,對作為中國最大貿易夥伴的韓國造成了重大打擊。2017年底,文在寅政府為安撫中國和實現關係正常化而做出“三不”承諾--不增加部署薩德,不參與美國主導的全球導彈防禦系統,以及不建立涉及日本的三邊軍事聯盟。除此之外,韓國還積極參加印太安全事務。雖然韓國現在還不是美日印澳對話機制(QUAD)的成員,但是,尹錫悅已經表示,韓國意向加入QUAD的一些工作組活動。由美軍印太司令部主導的“環太平洋軍事演習2022”將於6月29日至8月4日在夏威夷群島和加州海域舉行,韓國派出了自1990年參演以來的最大規模兵力。同時,韓國還將首次參加由菲律賓主導、美日參與的“海上戰士合作”(KAMANDAG)軍演。專家指出,韓國今後將擴大對包括南中國海在內的印太地區安全事務的參與,其中存在配合美國需求的部分。所以在我們看來,這個四國軍事同盟的形成應該問題不大。那麽,對中國來講,在不久的將來,整個印太的局勢將會有很大的改變,中國會發現,原先的主要敵人隱身到後面去了,中國以第二强國的姿態所要面對的不再是美國,中國想要和美國來對決都找不到美國的身影了,美國已經轉變成亞洲霸主的一個造王者,但中國又時時刻刻會感受到美國的存在和壓力,中國直接面對的是日本,韓國,是一個印太區域的軍事同盟,這個軍事同盟後面的支撐是美國和北約,而整個供應鏈的排除中國方案和印太經濟框架就是在鼓勵或者收買東盟國家來分食中國的大餅,或者這樣說,把中國盤子裏的菜分給其它印太區域的國家,可以想見,幾乎所有的國家都會在美國和日本打壓中國的行動中获利,在這種情況下,中國肯定是孤立無援的。但中國也不是完全無法招架,中國實際上只要徹底放棄那些和西方世界意識形態之爭,政治上趨向開明,逐步開放輿論自由,對資本和市場經濟保持尊重,那麽,所有這一切都會改變,一個不具侵略性、平和的中國是受到歡迎的,這樣的中國本身也是具有非常强大的吸引力和競爭力的。這是對中國老百姓最好的發展途徑。但這種改變能否到來沒有人知道,應該說什麽時候到來沒人知道,但中國沒有理由不改變,中共掌權的前三十年和後三十年的差別有多大,中國老百姓是很清楚的。


歡迎留言分享您的觀點
感謝您幫助點讚分享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