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星期六(10月23日)作出決定,授權國務院在中國部分地區開展房地產稅改革試點工作。具體的試點地區和徵稅辦法由國務院制定,而試點地區的政府則制定徵收房地產稅的實施細則。中國財政部和稅務總局將依照全國人大的授權,起草“房地產稅試點辦法(草案)”,為展開試點實施做準備。全國人大常委會作出的決定指出,試點地區的房地產稅徵稅對象為居住用和非居住用等各類房地產,但不包括依法擁有的農村宅基地及其上住宅,而土地使用權人和房屋所有權人為房地產稅的納稅人。
房產稅的加速推進,是在習近平的共同富裕的口號下的一個具體的作爲,而共同富裕的本質就是將中國的中上階層往下平均,與中下階層在財富和資源上平均分配。我們在“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實際上就是中國内部的一國兩制”中闡述了中國的兩個制度,就是權貴階層的世襲罔替的皇權制度和其它平民階層的社會主義。這個房產稅就是財富的存量的三次分配,總體上習近平的三次分配就是要補上中國兩個最大的窟窿,一個是地方財政,一個是社保基金。徵收房產稅的主要目標就是要彌補地方財政的缺口,中國在十幾年前就意識到地方財政的土地出讓收入是不可持續的,一是地價越高,房價也越高,土地要出讓得多,房子就要賣得多,這是一個矛盾體,自從1990年代中國的房地產市場實行私有化和自由買賣以來,房價一路飆升,增幅至少高達2000%。房價的快速上漲就把一大部分民衆限制在了買房者之外,年輕人,尤其是從農村向城市移動的人群,小城市向大城市移動的人群。結果就是房價越是上漲,能夠買房的人就越少,不需要任何政策的打壓,房地產行業走向蕭條是必然的,政府限制房價,提出房住不炒的目的也是知道這個房地產的榮景是一個大泡沫,要有所限制。 但在過去二三十年,地方財政對土地出讓的依賴太强了,全國地方財政收入的一半來自於出讓土地和房地產相關的行業,如果之前地方有了這筆收入後,妥善用於經濟的佈局和產業的投資,那麽現在即使沒有了這筆收入也不會陷入困境,而是可以失之東隅收之桑榆,讓地方經濟持續發展,但我們看到地方官員的基本思路就是在自己任内盡量揮霍,不會考慮地方的長遠利益,又缺乏監督的機制,也沒有科學合理的發展規劃,就造成了現在的局面。
那麽,現在這個房產稅的開徵,會對經濟造成什麽樣的影響?總體的政策是由國務院相關部門來制定,具體的執行細則是地方政府決定。首先,我們認爲在國家層面,這個房產稅政策的原則應該是不能引起房地產市場的大幅波動,規定徵收的上限,而不會硬性規定下限,徵收幅度實際上取決於免徵房產稅的面積,和房產稅的稅率。在國家層面只會框一個大概的範圍,地方政府根據自己管轄區内的實際情況來指定細則,地方政府的考量就是自己財政收入的缺口,民衆可承受的數額,希望從中取得一個平衡點,而且,這個平衡點必須是預測到未來至少五年的經濟情況。我們認爲這個平衡點是很難取得的,因爲地方財政的缺口是非常大的,在地方上現在還有一半的收入來自於土地收入的情況下,絕大部分的省市的財政都已經是虧損的狀態,房產稅的徵收多少都會為地方帶來一些收入,但也一樣會影響房產市場,進而影響土地出讓的收入,最理想的狀態是既能收取盡可能多的房產稅,又不影響房產市場,但這個肯定是一個悖論。以之前上海和重慶的房產稅試點來看,基本對當地的房市沒有什麽影響,但同時,房產稅的收入在整個財政稅收收入的占比也非常小,只有3%左右。所以,你要維持房產市場的相對穩定,就必然要把房產稅的徵收門檻定得比較高,如果定得比較高,地方財政收入就沒有辦法改善。最終,我們認爲大部分的地方在財政吃緊的情況下,還是會選擇徵收更多的房產稅解決當前的危機。至於對房地產市場的負面影響,後續就可能會像我們之前9月13日的視頻“和中國房地產相關的三個重要判斷”中分析的,就是通過行政手段控制二手房的買賣,新的買主只能購買新房,二手房的交易被凍結,屋主只能繼續持有,沒有二手房的抛售危機,新房的價格就可以維持在一個政府可以接受的範圍,銀行也不會因爲房價大幅下跌產生抵押物價值不足的問題。這當然沒有解決中國的房地產市場和地方財政缺口的本質問題,但應該是目前可能的唯一救急的方法。
接下來的問題是,房產稅的徵收最後會是什麽人買單,我們先把所有的權貴階層排除掉,他們是不在房產稅的徵收範圍中的,很簡單的道理,就是在中國所有權貴都是特權階層,連醫療福利也是根據官員級別來分別對待的,中國80%的醫療資源是被這些權貴及家庭成員占用的,住房那更是如此了,政府制定的徵收房產稅的門檻對於這些權貴來說,根本不可能適用,比如房產稅的門檻是人均60平米,對權貴來說,就可能是人均600平米,在加上權貴們的暗箱操作,他們是不會被徵收房產稅的。那麽最終買單的大概就是兩類人群,一類是中上階層的平民,住得比較寬敞,孩子也有另外的住房,房產稅對於這部分人來講,就相當於繳了一個奢侈稅;另一部分人群自然就是投資房地產的,擁有多套房產,屬於投資性質,這部分人實際就是在繳利得稅。在理論上,這部分人會將房產稅轉嫁到租房客頭上,但我們相信政府後續對租房市場的規範會馬上出爐。中國政府一定會控制整個房屋租賃市場,在今年8月份的時候,黑石集团及华平投资集团等国际级投资机构正加大对中国租赁地产的投资,认为政治风向对他们有利。我們當時就做了一個專題節目,“權貴和資本在中國并行的時代結束了,中國不歡迎非實體經濟的資本”, 在那個節目裏,我們分析了中國政府對房屋租賃市場會如何去控制,如果中國政府是要控制房地產市場,那麽除了房住不炒之外,它也一定會控制租賃市場,把房地產投資獲利的行爲控制住。政府有多種方式來控制房屋租賃市場,最簡單的就是把所有的房屋租賃納入監管,收入必須交稅,租金按房子市場價值的一定比例來定。在開徵房產稅後,政府本來就必須掌握每一棟房屋的價值,在這個基礎上核定一個比例來定出租金區間是沒有任何困難的。所以,這部分人群,就是投資房地產的,最後的結果就是賣也賣不掉,出租的收入還抵不上,或者至少是沒有多少收益。這個時候,這部分人群的房產稅實際就變成了資源稅,同時出租所得還要被徵利得稅。
總結來說,地方政府的房產稅徵收如果過於寬鬆,對財政沒有多少幫助,按照財政需要來徵收,就必然會打擊房產市場,如果使用行政手段來凍結二手房交易,相當於只能買,買新房,不能賣,相當於股票停牌,可以在短期控制房地產市場的負面影響。中上階層將是主要的徵收對象,應該也完全沒有機會將這部分的稅收轉嫁出去。從中國整體經濟來看,房地產行業這個中國重要的經濟支柱不管如何調整都將日漸式微,目前90%以上的中國城市家庭擁有自己的住房,與房地產相關的產業也占到全國經濟產值的將近三分之一,而中國目前并沒有相當規模的其他行業可以作爲房地產行業的替補,中國整體經濟的下行是必然的一個趨勢。
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