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實際上就是中國内部的一國兩制


中共黨媒正式發表習近平《紮實推動共同富裕》的文章,該文發出了"積極穩妥推進房地產稅立法和改革"的號召。 多家中國政府媒體週五(10月15日)同時發表了國家主席習近平《紮實推動共同富裕》一文。 該文是習近平今年8月17日在中央財經委員會第十次會議上講話的一部分。 在那次會議上,習近平尤其強調了"共同富裕「這個概念,指出」共同富裕是社會主義的本質要求,是中國式現代化的重要特徵"。

習近平在文章中為直到本世紀中葉不同的發展階段,設定了不同的目標。 到"十四五"末(2025年),全體人民收入和實際消費水準的差距逐步縮小。 到2035年,全體人民的基本公共服務實現均等化。 到本世紀中葉,全體人民共同富裕基本實現,居民收入和實際消費水準差距縮小到合理區間。 我們在之前的視頻節目中多次談到這個問題,就是中共現在要打造的是一國兩制,這個不是香港,或是台灣,又或是西藏的一國兩制,而是中國大陸内部的一國兩制。也就是習近平所講的中國新時代的特色社會主義,一個是權貴階層的世襲罔替的皇權帝制,一個是平民階層的“社會主義”。從習近平上臺以來,打貪一方面是清理政敵,另一方面是消滅非紅色後代的竊取利益的官僚。在習近平眼中,這個國家的財富都是屬於紅色家族的,那些新起的官僚的貪腐之所以可惡,不是因爲他們盜取了國家財富,盜取了人民的財富,而是盜取了紅色家族的財富。現在習近平在講的“全体人民收入和实际消费水平的差距逐步缩小”,“全体人民的基本公共服务实现均等化”,都是針對平民階層,他要試圖以社會主義的標準來建設,這個和他們權貴的皇權社會是完全沒有關係的。這個平民階層的範圍是非常廣的,包括了現在的富裕人群,中國的中上階層,只要你不屬於紅色家族,你就會進入社會主義再分配的程序,在這個制度下的平民階層實現“全体人民收入和实际消费水平的差距逐步缩小”和“全体人民的基本公共服务实现均等化”是完全可能的,問題是全體人民的收入在總量上不會改變,只是平均分配,彼此的差距縮小,至於這樣的社會主義模式將會導致經濟的衰退,那是另一個話題了;而基本公共服务也會實現均等化,這個也沒有什麽疑問,往下平均,而不是共同提升公共服务總是容易的,就像我們在“深刻變革下的中國教育”的節目中分析的,改革學區房制度,取消教培行業,的確是朝向教育資源的平等化的努力,問題是教育資源不是擴大了,沒有提升,而是被平均了,與此同時,權貴們的教育資源不會有絲毫被平均,他們和平民階層的這個社會制度是隔絕的;那麽其它的公共服務資源也是一樣的道理,包括醫療系統,中共沒有能力去發展,就只能讓平民階層去平均,來減少底層民衆的民憤。

《紮實推動共同富裕》一文強調構建初次分配、再分配、三次分配的主張,認為基礎性制度安排十分重要,應該加大稅收、社保、轉移支付等調節力度,最終社會人群中形成中間大、兩頭小的橄欖型分配結構。我們在8月份的視頻“习近平提共同富裕, 再次分配還是再次搶劫”中分析的兩個重點就是,再次分配不是一般意義上的社會捐贈模式,中共會以一種制度固定下來;另外就是中國不可能實現這個兩頭小中間大的模式,它就是一個底部是14億平民階層的社會主義,中上階層會被踢下去,去和中下階層以及底層民衆平均,而上面則是權貴階層,如此而已。

針對中國沒有明確的財產稅和遺產稅制度,習近平文章明確要求,"要合理調節過高收入,完善個人所得稅制度,規範資本性所得管理。 "多項研究顯示,中國國民收入分配中,近年來居民佔比持續下降,2018年在初次分配和再分配中的佔比,均低於2013年。 在中國2020年宣佈正式脫貧之後,解決貧富不均問題是下一個更為嚴峻的挑戰。 而解決該問題的手段之一,習近平文章中提到房地產領域的改革,他表示,"要積極穩妥推進房地產稅立法和改革,做好試點工作。 "

習近平上面這一段講話,實際上簡單講就是增量和存量財富都是共同富裕的對象,調整初次分配和二次分配基本可以實現民衆財富增量的平均,而對於富裕人群的存量財富的部分就是要靠再次分配的制度了,我們在之前的視頻“三次分配會以制度化固定下來”和“共同富裕行動綱要即將出臺”這兩個節目都有詳細的分析,現在,中共只是在加快推進這個所謂的共同富裕的節奏。事實上,我們都知道共同富裕的唯一可能就是整個社會財富的增加,而在習近平不斷提出共同富裕的時候,我們看到中共在强調的是貧富不均,强調的是再次分配,而不是任何產業的發展,技術的提高,所以在本質上講就是在總量不變的情況下將中上階層的收入和財富剝奪,在這個前提下,中國的經濟發展不是加快而是遲滯。財富總量不是增加而是減少。既然是這樣的結果,中國又爲什麽要這樣去做呢?很簡單,它必須這樣去做,我們在“共同富裕行動綱要即將出臺”和之前的幾個視頻中都有講到,中國現在有兩個大窟窿必須要補,一個是地方財政,一個是社保基金。地方財政有至少一半以上是靠出讓土地在維持,但現在已經沒有辦法維持了,房地產行業進入下行通道,這個和政策沒有關係,就是因爲供需的問題,德國媒體認爲,中國現在空置的住房基本上可以讓全部德國人住進去。所以,地方財政收入絕無可能持續通過出讓土地來維持,即使是在還有出讓土地收入的情況下,今年基本上也還是只有上海有財政盈餘,其它所有省市都是入不敷出的情況,所以,必須要給地方財政輸血,以維持地方經濟的運行;在社保基金這個部分,中國也是在多個因素共同作用下,形成一個巨大窟窿,一是消費水平,物價的大幅提高,人民幣購買力在降低;二是人口結構的問題,中國已經步入老齡社會,與正常的老齡社會不同,中國因爲一胎化的政策,從70後到00後這四個世代的人都因爲非自然的人口成長規律,而減少了至少30%的人口,而現在70後到00後這批人本來應該是在貢獻社保基金的主力;三是,中國已經毫無疑問地進入中等收入陷阱,經濟發展減緩,社保基金總量更是會大幅減少,爲了要確保養老、醫療等基本需求,中國就必須通過再次分配來為社保這個窟窿兜底,這是基本的維穩所必須的。所以,在這種情況下,即使中共知道他們的再次分配實際上會對經濟發展有非常大的負面影響,它也還是必須這樣去做,畢竟,維護其政權的穩定是放在第一位的。

總結來說,中國的問題就是在本質上它的經濟繁榮是虛幻的,通過超量印發貨幣,舉債推動GDP,通過不公平貿易和竊取他國技術來獲得競爭優勢,這些都不是可持續的,而在同時并沒有去提升它生產高附加值產品的能力,也沒有在過去三十年積纍基礎科技的實力,到現在走入中等收入陷阱後,各種問題逐步顯現,只能不斷去救火,要想再像之前那樣實現經濟的快速增長也就是不可能的了。我們看待中國的經濟,在後面的三十年都會是一個調整的時代,老百姓的生活水平也會不斷地下降,這是必定會發生的,也會持續相當長的一段時間。當然,權貴們的生活是不會受到任何影響的,至於中國會是像前蘇聯一樣崩潰,還是會像北韓一樣在高壓維穩下苟延殘喘,我們不知道,但大概率會是後者吧。

相關視頻: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