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貿易戰的效果開始顯現,在各個領域與中國脫鈎的進行曲


美國拜登政府上臺後,采取了與前任政府比較不同的對華政策,相對與川普時期的直球對決,拜登政府更傾向於不與中國正面衝突的政策,不管是小院高墻還是競爭、合作、對抗的六字方針,基本都是秉持不正面衝突的一個原則。我們在之前的節目中基本都是持批評的態度。當然,也有不同的看法,認爲川普時期的對話政策,貿易戰沒有起到效果。事實上,中美之間的問題在本質上就是美國從自身利益出發,要把中國的發展勢頭給壓下去。我們不需要對美國的行爲作任何的美化,國家之間本來就是這樣的,立足與自身的利益。川普當時也完全沒有責怪中國領導人,作爲中國的領導人要為自己的國家謀利益也很正常,只不過你為自己爭取利益的時候如果不遵守規則,那麽別人爲了維護自己的利益來懲罰你也就是師出有名,同時你實力還及不上別人的話,也就只能接受城下之盟,這就是2020年1月簽下的中美第一階段的貿易協議,一些中國大陸的朋友在那個時候還在嘴硬,認爲中美之間的貿易戰就是美國在無理打壓中國,打壓是不錯,但無理卻未必,否則中國也不可能最終還是要來簽這個協議。

但還是太晚了一些,中國對川普的誤判造成了延續到今天的一系列不可挽回的後果。事實上,川普并不是一個非常强調意識形態的人,中國並沒有看錯,川普就是一個商人,只是這個商人要求的利益在美國的立場來看是合理的,在中國的立場來看卻是要命的。我們在之前的節目“川普的釜底抽薪和拜登的小院高墻”中就分析了,中國本意並不想與美國鬧翻,如果只是讓一點利給美國,他們是可以接受的,畢竟佔美國便宜也這麽多年了,但問題就是中國在後期發覺川普是認真的,是一定要中國完全實現中國在加入WTO時的承諾,這對中國來講是要命的,整個國有經濟會被衝垮,許多行業會消失,最重要的是資本的自由,法制的獨立和新聞的開放,這些相關的條款,是直接威脅到中共自己的統治的。所以,中共就是完全無法接受的了,也才有後面的緩兵之計,先搞一個第一階段的協議。我們之前的節目講,拜登政府最應該做的就是第一檢討第一階段協議執行情況,第二馬上開始第二階段的協議的談判。但我們也判斷拜登政府應該還沒有準備好和中國正面衝突,所以會拖延第二階段的協議的談判。但沒想到,戴琪是直接放棄了第二階段的協議,戴琪的理由是中國即使簽了協議也不會執行,所以拜登政府就放棄了這個第二階段協議的談判,這個我們在之前的視頻“與我們周六的判斷完全一致,戴琪宣布美国四大对华贸易战略” 中已經做了批評,這裏不再展開。我們認爲,儘管拜登政府現在的不衝突政策會讓中國獲得喘息的時間,但之前貿易戰的影響已經存在,并且還將持續地加强,這裏有它的一個慣性,儘管拜登政府沒有踩油門,但也還是沒有踩刹車,所以這個對經濟活動的影響還是在繼續。

10月9日沃爾瑪宣佈將全球供應鏈總部從中國撤出搬到印度,這個當然是一個非常有標志性的事件。沃爾瑪供應鏈的遷出,並不是說它不再從中國采購了,但可以肯定地是重心已經轉移了。沃爾瑪是全球最大的零售商,它的消費者在美國也是追求相對廉價商品的群體,原先這是中國商品最有競爭力的領域,也是中國出口商品的大宗。如果現在這塊最大宗,最有競爭力的部分開始流失,那就一定會影響到整個出口貿易,在中國高端製造還不能在國際上獲得市場份額的時候,出口貿易這個中國最重要的經濟支柱就會受到很大的衝擊。沃爾瑪供應鏈的遷出絕不是一個近期的決定,和現在的中國的限電什麽的沒有關係,主要就是貿易戰的預期,使得企業必須做出戰略佈局,分散風險。

外資企業看重中國在於中國的低成本和龐大的消費市場。低成本的優勢現在已經不明顯了,無論是流水綫的工人還是辦公室的白領,薪資水平這幾年已經翻了好幾翻了,這個是沒有辦法控制的,也就是我們通常說的中等收入陷阱,經濟的發展必然導致消費水平的提高,也就必然推動薪資的增加,同時中國的房地產的快速增值也是一個成本增加的重要因素。當然,中國在製造業目前還是有一定的優勢,基礎建設比較完備,能源供應比較穩定(最近有一些狀況了,這個是短期的還是長期的問題,我們還需要觀察),同時熟練工人和科技人才的儲備也還是不錯的,但目前的這些優勢也還是一個動態,隨著投資的外移,一定會是此消彼長的一個趨勢。另外一個是龐大的消費市場,這個在短期裏還是會維持一個比較可觀的規模。所以,外資企業中需要依靠中國市場的,還是會繼續留在中國,但之前純粹或主要是生產製造外銷的企業就會有外移的傾向。在2020年初,日本設立了一個基金來補償移出中國的日本企業,到目前爲止申請這個基金的日本企業有1700多家。在疫情稍微平復以後,不出意外,會有更多的企業外移出中國,這個趨勢一旦形成,就很難再有辦法扭轉。

對於中國來講,現在的問題還不只是在經濟上的影響,在外交上、高科技領域、意識形態層面都遇到了很大的問題。我們上面講了,川普本意上并沒有要和中國徹底全面的對抗,在美國的利益角度來看,打垮中國沒有任何的好處,只要中國不是緊咬著美國的屁股就好,這個世界上總有一個老二會存在的,但美國會介意的是這個老二是否靠得我太近了。如果當時中國就事論事,只是聚焦在貿易順差的部分和美國誠懇的討論,不是一定要說這個貿易順差就是全球化的必然結果,不是一定要以眼還眼,以牙還牙的話,就不會有後面的一系列貿易以外的對抗,至少也不會如此激烈。把中國媒體列爲外國使團,大面積關閉孔子學院,禁止中國留學生赴美,高科技的全面封堵,要知道,那時候川普和習近平還是比較友好的,習近平爲了中興的事給川普打電話,川普也就是立刻同意放行,從這點也可以看出川普絕沒有把中國當做敵人看待。但現在這個局勢下,即使拜登政府的對華政策會相對緩和,但要全盤修正這些政策還是比較困難的,共和黨還在旁邊監督著呢,民主黨自己也還是要面對明年的中期選舉,在現在美國民意對中國比較不友好的情況下,拜登政府即使想與中國修好,他能夠做的也是非常有限。

今天的一個新聞,哈佛將把北京學院移到台灣跟台大合作,成為「哈佛台北學院」;「哈佛北京學院」已舉辦16年,吸引哈佛、耶魯等名校學生,赴中國北京參加為期9週的暑期華語班,哈佛大學自2020年起,決定中止與北京語文學校合辦的「哈佛北京書院」,轉與台灣大學合作成立「哈佛台北書院」。學習中文的熱情應該說是在中國大陸改革開放,經濟快速成長後形成的風潮,雖然之前也有聲音質疑和中國的文化交流,但在貿易戰之前這種聲音還是非常微弱的。但就是在中國對美國以眼還眼,以牙還牙之後,更多的美國人開始意識到來自中國的威脅,從經濟和影響就業這些經濟層面開始擴展到其他領域,甚至于文化領域。美國政府要求關閉孔子學院,而將台灣的語言中心列為學習華文的機構,台美間也已經開始執行「台美教育倡議」的擴大台美教育合作,2020年11月美國政府決定逐步取消政府的「傅尔布莱特」計劃的中國和香港名額,而大幅增加台灣的名額;「傅尔布莱特计划」目前是国际最大规模也是声誉最高的学术交流计划,由美国国务院与外国政府共同推动的学术与文化交流计划,目的在通过人员、知识和技术的交流,促进美国和世界各地人民的相互了解。美国于1946年设立「傅尔布莱特计划」,2006年度开始资助每位赴美研究生的实际开支。迄今有逾38.7万名学生、学者、教育工作者、研究生和专业人士获选参与交流。据统计,至2019年已诞生60位诺贝尔奖得主、86位普立兹奖得主、75位麦克阿瑟奖得主和37名前任或现任政府首脑。

所以,實際上美國已經在各個領域都在和中國分離,中美之間很難真正的脫鈎,更不會是發生什麽熱戰,但如果用非常冷淡和懷有戒心來形容兩國的關係應該不是一個悲觀的看法。也許一些中國人會認爲這個沒有什麽大不了的,中國現在已經足夠强大了,中國的强大完全是靠自己的努力而成就的,那當然也是可以的,反正美國現在也沒有要和中國爭辯誰更需要誰,現在就是大家能不挂鈎的就不挂,能少關聯的就少關聯,大家各自發展,誰難過誰知道。


歡迎留言分享您的觀點
感謝您幫助點讚分享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