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3日的3Q罷免案是這幾天台灣各政論節目討論最多的話題。這個罷免案從啓動到現在,隨著情勢的發展,它的性質和意義也出現了很大的變化。我們今天這裏要討論的是這個性質的變化過程,對台灣政治的影響,以及民進黨應該如何應對。
首先,這個罷免案在剛啓動的時候,它的動機是非常簡單的。那就是因爲一部分藍營的人士對成功罷免韓國瑜不滿,作爲一個報復來啓動罷免。在這個階段,我們還可以單純用這個罷免不符合民主精神來定性。爲什麽說它不符合民主精神?很簡單,因爲罷免的民主程序或制度的存在是制約當選人,如果當選人對其當選前的宣誓和承諾明顯違背或是做出了損害民衆的權益的事,人民需要通過罷免來終止當選人的權利。比如說韓國瑜,他一句“Yes I Do”就輕飄飄的將之前競選時的承諾完全抛棄,高雄人當然就有罷免他的正當性。很簡單的一個問題就是,如果韓國瑜競選總統成功,他也是就要離開高雄的,所以,他的離開是他自己選擇的,差別只在于主動離開如果是當選總統,被動離開是因爲被罷免。而陳柏惟是一個應該有四年任期的立法委員,在他沒有違反他當選前的承諾,也沒有做任何損害民衆利益的事情的情況下,即使他立法委員的工作沒有做得很好,也應該給與他足夠的時間來表現。四年任期到了以後,能不能再選得上,就是民衆對他工作是否認可的一個檢視,這才是民主的真諦。陳柏惟當選立法委員時,選民給他的投票是讓他當四年的立委,不是五年或者一年,二年,三年。現在,不到一年的時候就啓動了所謂的罷免,自然是不符合民主的精神的。在這個階段,我們認爲雖然民主制度中的這個罷免條款有不夠嚴謹的地方,但只要陳柏惟對自己的選民表述清楚他的工作到底做得如何,最後由民意來決定這個罷免是否成功,大家還是需要尊重法律賦予的權利。之後,台灣應該去檢討罷免的這一部分是否需要完善一些條款,不至於被濫用,反而造成對台灣民主的傷害,那是後話。這個是第一階段的狀況。
第二階段是在江啓臣擔任國民黨主席的後期,尤其是臨近國民黨黨主席選舉時,以江啓臣爲首的國民黨開始加大對3Q罷免案的推動力度,積極參與到這個罷免案中來。這當然有江啓臣要展現一個黨主席强硬姿態的需求,也是國民黨在打擊民進黨方面基本沒有什麽著力點,要選擇一個新的凝聚黨内力量的目標。國民黨作爲一個在野最大黨,深度介入一個本就不符合民主精神的罷免案,就使得這個罷免案更缺乏他的正當性。也凸顯了國民黨更像是一個在野破壞黨的角色,但直到這個階段,這個罷免案還只是一個不符合民主精神,和國民黨為一黨之私和黨主席個人政治利益的一個操作和不良示範。
在第三階段,就是現在這個階段,也就是朱立倫接手黨主席後,這個罷免案的性質就變得更爲複雜了。朱立倫領導的國民黨已經把這場罷免案當成了一個殲滅戰,有點類似中共最推崇的集中優勢兵力圍殲敵人一小部分的戰術,以完全不成比例的力量來推動這個罷免案。說它不成比例,一個就是國民黨以全黨之力來對付基進黨一個小黨的一個區域立委,這個還比較容易理解,對於現在的國民黨,本來就已經不再顧及自己的臉面了,它可以忍受被中共奚落成“要飯的”,對内卻可以表現出無限的勇氣,嚷嚷著要槍斃這個槍斃那個。國民黨的戰鬥精神只會在他們確保是安全的情況下來展現;第二個不成比例就比較奇怪了,按理說國民黨現在最應該挑戰的是民進黨和民衆黨,一個是執政黨,另一個是追在他們屁股後面挖墻脚的,但國民黨卻在這樣一個立委的罷免案投入了大量的文宣和造勢,大量的總統競選級別的看板,還不惜造謠抹黑,黨資源全部集中到了臺中,前後任黨主席也全部下到第一綫,這樣的規格,只是爲了一個立委席位嗎?不管國民黨這次能不能成功罷免3Q,在全國民衆的心目中,國民黨絕對是再一次秀了它的下限,年輕人對它的厭惡一定也是更加深了。即使它成功罷免了3Q,也完全是因爲臺中這個地區的特殊性,是地方勢力的一個翻盤,絕不是國民黨的勝利,同樣是國民黨對3Q,換了一個地區的話,國民黨想罷免3Q是一點機會都不會有的。那麽國民黨既然知道它這樣積極去推動這個沒有正當性的罷免,不管成功與否,它在全國民衆的支持度只會下降,不會上升,他爲什麽還要這麽幹呢?我們之前一集視頻中“朱立倫當選黨主席後的目標不再是執政,而是從内部來癱瘓台灣”中的分析就是朱立倫所領導的國民黨已經放棄了再次執政的希望,他們的目標是成爲香港的建制派,通過促成中國對台灣的統一來成爲台灣的唯一的執政黨,那麽,國民黨現在的這些作爲就都有了解釋了。他們不需要在乎台灣的主流民意,他們只在乎如何在中共面前表現出他們的決心和戰鬥力,希望不要被中共認爲是一個忠誠的廢物。陳柏惟身上有這樣的一些代表性:台灣的年輕世代,台灣主權獨立的堅定捍衛者,台灣基進黨體現的民主多元性,敢於直面痛斥親中勢力的實力派。上面這幾個都是中共最爲痛恨的,國民黨當然也深知這一點,這才是他們傾巢而出,孤注一擲的原因。至於因爲罷免陳柏惟造成外交國防委員會的藍綠比例反轉,我們不認爲是這個罷免案的預謀,但只要讓他們得逞,這個結果是確實的,也顯然是可怕的。
上面我們分析了這個罷免案的三個階段,相信大多數政治人物和媒體也有一樣的觀點,那麽現在的問題是民進黨要如何行動。一般的看法是,在這種罷免案中有兩種戰術,一是保持低調,使得出來投票的人數不到25%;另一個是直球對決,反對票壓過贊成票。
我們的看法是必須直球對決,一是因爲現在的局勢超過25%的投票率基本沒有疑問;二是這個正義必須發聲。而第二點我們認爲尤其重要,第一個只是技術操作,不能真正體現正義,只有反對的超過贊成的才是真正的勝利。所以,民進黨應該站出來,不要再顧慮技術層面如何操作,應該站在一個高於藍綠對抗的立場,站在保護年輕世代政治人物的合法權益的角度,站在維護台灣民主健康發展的角度,站在力挺台灣主權意識不被蓄意打壓的角度。同時號召其它黨派都站出來譴責這種不符合民主精神的政治操弄,鼓勵年輕人囘臺中投票支持3Q,支持3Q就是反對政治霸凌,反對一個老朽的政黨欺壓一個年輕的政黨,反對破壞民主的制度。所有的發言和文宣應該著重在這個事件而不是陳柏惟個人,著重在揭露國民黨意圖破壞台灣民主的陰謀上。民進黨只要避免站上藍綠對抗的戰場,就會為自己和陳柏惟贏得正義的支持,即使因爲臺中這個地區的特殊性,陳柏惟最後還是被罷免了,但正義的聲音已經發散出去了,陳柏惟不會因爲這次被罷免而使得他政治生命結束,相反有可能浴火重生,更上一層樓;而民進黨也不會因爲這次的失敗而在政治上受到傷害,反而會因爲站在一個維護民主的高度獲得更多民衆的支持,獲得長期的戰略上的勝利。
但如何把握好這個尺度是一個挑戰,對其它黨派發出共同譴責國民黨的反民主的倡議,不管其它黨派是否相應,民進黨就已經是脫離了藍綠之爭的泥淖。我們說3Q這個罷免案是一個里程碑式的事件,如果這次國民黨遭遇失敗,那麽後面的林昶佐案和年底的四個公投,一直到2022的中期選舉,國民黨都會崩潰,國民黨走上新黨的路就指日可待了。台灣的安全和國際關係就能得到保障,雖然民衆黨會因此而壯大,但由於民衆黨在台灣沒有什麽根基,在軍隊和公務員體系的人脈不廣,與中共的勾連也沒有國民黨這麽深,即使表現得親中,對台灣的威脅也不會太大。所以,這是一個關鍵的戰役,民進黨如何把握好擊敗國民黨的圖謀就顯得非常重要了。
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