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中國人口問題對中國經濟的直接影響和間接影響


中國人口問題主要在於兩個方面,一是出生率顯著降低,二是人口老齡化。出生率降低當然會影響到人口老齡化的問題,就是新生人口減少,自然老齡人口的比例就增加了。2020年中國有1200萬嬰兒出生,比2019年的1465萬下降了18%。這是中國出生人口自2016年出現短暫增長之後,連續第四年下降。2016年,中國結束了30年之久的獨生子女政策後,當年有1800萬嬰兒出生。而中國人口老化也在加速,中國第七次人口普查結果顯示,中國149個城市已進入“深度老齡化”,這些城市集中在東北地區、中部地區、長三角、黃河中下游以及成渝城市群。按照國際通行畫分標準,當一個國家或地區65歲及以上人口佔比超過7%時,代表進入老齡化;達到14%,為深度老齡化;超過20%,則進入超老齡化社會。中國深度老齡城市達149個。這149個城市中,來自東部沿海地區的共41個,佔27.5%;東北地區有36個,佔24.2%;中西部地區有72個,佔48.3%。

在一個自然生長的社會,由於人的壽命增加,人口老齡化自然也就是社會需要面對的一個現實,但同時,由於醫療的進步,新生兒的存活率也是有顯著提高的。所以,在一個正常生長的社會,人口老齡化的問題還不會非常突出,而中國在過去的四十年實行的一孩政策極大地擴大了人口老齡化的問題。現在中國意識到這個問題後,結束了一孩政策,轉而出臺各種措施鼓勵生育,但中國的經濟結構和形態已經發生了重大的改變,進而造成的嚴峻的就業形勢和教育的嚴重内卷,使得年輕人不愿、不敢結婚和生育。中國政府最近推出的一些列措施都是希望能夠促進年輕人生育的欲望,主要是教育的平民化和扁平化,這是我們之前在“深刻變革下的教育行業會如何走”中提出的觀點,但這樣及類似的政策,在實際上很難產生什麽切實的效果,教育只是中間一段,前面一段是首先你要解決年輕人能夠在現在的收入狀況下敢於結婚,能夠結婚;還要面對由於一孩政策和城鎮化造成的中國男女不同階層和文化差異的問題。因爲一孩政策,女嬰被消亡,農村地區更為嚴重,同時,城鎮化的進程使得更多的農村女孩進入城市,相對而言,留在農村地區的男孩居多,這也是加劇了年輕人結婚難的一個因素;而後端是就業的嚴峻形勢,經濟下行狀態下,就業的内卷必然傳導到教育的内卷,你現在只是用政策來做所謂的減負,實際上只是把學生和家長希望從内卷中翻出來的努力手段給砍掉,我們之前講過,校外教培行業的確放大了家長們的焦慮感,但那是1到10的問題,而0到1是家長們自己產生的焦慮感,這是從就業的焦慮傳導過來的。所以,政府單純用政策為學生減負,不考慮前端和後端的現實問題,鼓勵生育只是一個政府自己一廂情願的願望。

一方面出生率無法提高,另一方面,隨著平均壽命的增加,老齡人口的增加也是一個必然的趨勢,如果我們看到中國政府開始減少或限縮老年人的醫保福利時,就是中國政府試圖減少老齡人口的努力了。我們相信中國政府還不至於走到這一步,那麽,中國的低出生率和人口老齡化在相當長一段時間裏就是中國確定的一個狀況,對經濟的負面影響也是必然的存在。

低出生率和人口老齡化對中國的經濟發展形成了巨大的挑戰,中國的鄰國日本、韓國和台灣也有低出生率的問題,也對經濟發展前景有著或多或少的影響。但相比中國,這幾個國家還不至於到一個嚴峻的程度。中國的問題是它過去三十年的經濟發展,極度依賴人口紅利,低成本的勞動力構成了中國世界工廠的基本要件,龐大的消費市場、房地產經濟,互聯網產業等都無一不是依托于人口的基數。我們在之前的節目中多次强調中國的經濟不能持續發展,人口是其中一個重要因素,它基於人口紅利的發展模式即將結束。日本、韓國和台灣的不同在於他們的經濟發展並不依托人口,更多的是高科技的發展和應用,同時,不斷增加對外的投資和擴張,利用了其它國家低廉的勞動力,中國在過去三十年就是這三個國家的主要目標國。但現在,隨著中國經濟的發展,各方面的成本已不再具有誘惑力,加上美國在貿易上的限制,中國在商品出口這一個方面已經被嚴重削弱。這不只是在GDP份額上的數字,出口製造業絕對是拉動中國國民經濟的火車頭,中國這三十年的經濟發展就是從出口大幅增加開始的,單單看上游的國營企業通過向這些製造業出售原料和服務,這三十年來賺了多少錢就可以很清楚地瞭解出口製造業所拉動的經濟成長。即使拜登政府放寬對中國進口商品的關稅制裁,中國本身經濟發展到今天的一個程度,製造業的成本也已經不可能再具有競爭力,最關鍵的是中國人口紅利不再,沒有可能繼續提供源源不絕的勞動力。而中國一旦失去了人口,這個它經濟發展的根基,又沒有日韓等的高科技積纍,經濟勢必呈現向下的趨勢。在對外投資方面,中國的一帶一路在政治層面的部分我們這裏不去討論,在經濟層面,它的主要作用就是過剩產能的輸出,和獲取廉價礦產資源,這對中國的經濟當然會有一些的幫助,但解決不了根本的問題。它不同于日韓等的對外投資,實際上是擴大了本國不足的產能,這樣的戰略要能夠成功實施,一個必要的條件是企業擁有自己的科技和產品,而這是中國最缺乏的。中國在過去的三十年裏,依靠別國的技術,和西方的市場,大踏步地發展,完全沒有技術的沉澱,在現在的世界局勢下,中國將會遭受更多更嚴格的技術限制,我們可以進一步預測,中國的高科技產業將以非常緩慢的速度發展,一些關鍵技術甚至于就會定格在2021年,當然,非商用的太空和軍用科技發展不在我們討論的範圍。

上面講的,主要是人口因素對中國經濟的直接影響,間接的影響則主要體現在社會保障和老人養老等問題上,社會保障的基金是一個大盤子,年輕人上繳多使用少,越多工作的年輕人基金越充足,越少老年養老人口,基金積纍就越多,這是很簡單的道理。中國現在的情況剛好兩個方面都是相反,勞動人口補充不足,老齡人口卻是顯著增加,更爲雪上加霜的是,之前社會保障基金是逐年按當時的收入水平的基數來交的,這些年的通貨膨脹使得基金嚴重貶值,本來需要更多的勞動人口來彌補,但勞動力後繼乏人,這個社會保障的基金就會更快的枯竭。現在政府開始消除事業編制,提倡共同富裕,很大一塊就是要去彌補社會保障的部分,從這個角度講殺富濟貧也說得過去,但中共現在光是殺富是不夠的,我們之前幾個節目中都講過,中國的兩頭小中間大,是靠往下擠壓形成的,把一部分上層的往下擠,再繼續拉低中層的平均水平。除了事業編制取消之外,公務員也會是被調整的對象,至少是在終身制和社會保障部分,都會和普通企業看齊,國家的社會保障的這個盤子已經是沒有辦法承受這種進少出多的狀況。當然,最上面一層的權貴們,皇權階層的利益是只會增加不會減少。

總結一下,中國人口在過去三十年的經濟發展中扮演了極爲關鍵的角色,而過去四十年的計劃生育政策則是欠下的一筆巨債,這筆舊債在當前中國的經濟狀況向下和社會矛盾突出的情況下,已經很難償還了,而希望通過科技革命和創新來拉動經濟也因爲沒有厚實的積纍而不可能達成,所以,我們看中國經濟的持續向下是一個確定的趨勢。對於中國經濟的發展,真是成也人口,敗也人口。

歡迎留言分享您的觀點
感謝您幫助點讚分享 
打赏: paypal.me/litbeenewsji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