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教育是一個很大的話題,我自己本身並不是教育領域的專家,但教育這個問題我覺得并非要專家才能聊,每個家長經歷了自家孩子的成長經歷,實際上都具備了親身的體驗,如果不是去研究教育的體制和課程設置這些,以點窺面,雖難免挂一漏萬,但一個基本的認知還是不會有什麽大錯的。我們先聊一聊一些基本的數據,在來談數據背後的中美教育的差異,以及對孩子的成長過程都會是起到怎樣的作用。
美國的現代化的教育系統比中國要早很多年,美國的第一所大學是1636年創建的大名鼎鼎的哈佛大學,而中國的第一所大學則是260年後,1895年創建的北洋大學堂,今天天津大學的前身。更重要的是,美國在之後一直持續地在發展,而中國經歷了新民主義革命、抗日戰爭、内戰、和1949年後的各種運動和動亂,一直到1980年代才開始正正經經地發展自己的高等教育,所以,中美教育比較在這個層面上來講似乎是沒有可比性的,但我們現在討論的是現狀的比較,不是去糾結中國教育落後的原因。如果從中國這四十年的進步和發展來講,儘管還是存在著很多的問題,但還是非常矚目的,逐步改善持續進步應該可以期待更上一個臺階,遺憾的是似乎現在的政治挂帥和意識形態至上又來了,新的一個斷層可能又會形成。
目前,總體來説,中国在财政投入占GDP的比重、人均教育支出、劳动力受教育年限、高等教育入学率方面是远落后于美国。2016年中国教育经费占GDP比重为5.2%,其中财政投入教育支出占GDP比重为3.8%,低于美国的4.9%(英国5.7%,法国5.5%,德国4.9%,日本3.6%,韩国5.1%)。考虑中国人口基数较大,中美在人均教育经费上差距较大,更重要的是美國從小學到大學有一大批的私校,這些私校都不在美國財政的教育經費支持的範圍内。
在基本教育方面,中國的義務教育為9年,而美國則是12年。在中國,初中畢業生可以選擇職業高中,進入普通高中並考慮進入大學學習的只有一半左右。在全民文化普及方面,中美兩國的差別不大,中国成人识字率为96.36%,美国为97.04%,基本相当;中国学龄前和小学毛入学率分别为84%和100%,高于美国的69%和99%;中国的中学毛入学率为95%,略低于美国;但是中国的高等教育毛入学率为48%,大幅低于美国高等教育毛入学率88%。中国平均受教育年限为9.6年;美国劳动力平均受教育年限为13.68年。美國25嵗以上成年人擁有本科學歷的占比超過35%,而中國的這一數字只有5%。
在兩國的高校數量上,美國基本上是中國的兩倍,从360多年前移民美国的清教徒创建全美的第一所大学——哈佛大学后,美国的高等教育继承了欧洲古老大学如英国的剑桥大学和牛津大学的传统。发展到今天已有2600多所颁发学士、硕士和博士学位的四年制大学[24]。而两年制的社区学院则多达3400所。这些大学没有固定的形式,有大有小,大的如得克萨斯大学奥斯汀分校有近5万名的学生,小的如加利福尼亚州的深泉学院只有26个学生。有的大学校园广阔美丽,教学设施齐全,有的大学则设在闹市当中的几所其貌不扬的教学楼里面,校园和周围的市区没有高墙和周围的市区完全融合在一起。美国的大学也有着公立和私立之分,有四年和两年之分,有区域性和全国性之分,有专科学院和综合学院之分等等。即使按照中國教育認可的美國高校,也有3600余所,超過中國的3005所。除了數量上的差距,在教學質量和文化積澱等方面,中美高校的差距就更爲明顯了。2021不同的機構做的世界大學排名
權威的US NEWS的排名:前30名裏中國1所,美國20所 ,前20名中美國15所,中國0
前100名排名中,中國還是1所,美國45所
QS世界大学排名:美國9,中國2
泰晤士报高等教育全球大学排名美國14,中國1
软科世界大学学术排名美國16,中國0
在與教育密切相關的博物館和圖書館這些硬體設施上,中美的差距也是巨大的,美国现有16700座博物馆,公共图书馆数量达到16968座,平均不到1.8万人就有一座博物馆和公共图书馆。中国的博物馆和图书馆约为6200座,美国博物馆和图书馆数是中国的5.4倍。美國基本上每個城市都有自己的圖書舘,美國的一個城市的行政區劃實際上就相當與中國的街道辦。除了足夠豐富的藏書和持續的更新,免費的電腦和自習教室也是標配,還有定期的讀書會這些,圖書舘的經費來自與聯邦、州、市的財政撥款以及個人和企業的捐贈,因爲各個城市的稅收有差異,不同城市的圖書舘的規模和設施會有差異,但聯邦撥款會做一定的平衡,以保證各城市的圖書館都有基本的經費來保證提供市民的需求。我不太確定中國大陸的圖書館規模和設置,這點就沒有辦法在細部做出比較,美國的這種圖書舘基本上一張卡一次可以借99本書,非工具書,這會有些限制。
在教育理念上,中美依舊存在著很大的不同,中國以應試教育為主軸,美國則更注重能力和知識面的培養。這個方面很難比較一定是哪個更好,教育專家們也會有不同的觀點,這裏我只能聊一聊自己的一家之言。
首先,我認爲中國的應試教育是在中國的現狀下不得不的一種選擇,大學數量有限,優秀的大學更是鳳毛麟角,從人數衆多的學生中如何篩選出優秀的學生,就必然要有層層的選拔和考試,任何成績意外的考慮因素都會造成即刻的徇私舞弊,當然,即使現在也出現了一些舞弊的行爲,而美國也發生了舞弊、造假的事情,但在中國,這還是一個相對最公平的篩選優秀學生的辦法。所以,在中國,即使想要轉變應試教育的模式,在現階段也是很難執行的,至少要先在社會和高校建立起基本的誠信公義的操守,這在現在的中國的確是比較困難的一個挑戰。當然,應試教育的一個特點是學生的基礎比較扎實,通過重複再重複的練習,可以幫助記憶,解題的熟練程度肯定也更高。
下面。我主要講一下對美國教育的理解和體會,中國的部分就不過多地展開,我們華人聽衆應該都非常瞭解了。
美國的教育過程中并沒有中國學生的這種重複的練習,基本上要求學生理解了概念就可以了。美國的學生在高中以前,就是9年級之前,課業普遍都是比較寬鬆的,比較注重和强調的就是學生的閲讀能力,要求學生閲讀大量的書籍,科普的書籍、小説等,幾乎所有的書的背面都會注明適合閲讀的層級,方便家長為孩子選擇合適的讀本。這個層級無關孩子的年齡和年級,在於孩子的實際閲讀能力,而這個閲讀能力是由老師通過測試做出評估,並隨時和家長更新。美國的教育資源是明顯要優於中國,一個老師往往只負責二十來個學生,所以基本上可以有相當多的時間,來做一對一的輔導。雖然,美國小學和初中的基本課業比較簡單,但也提供一些學習比較出色的孩子有機會獲得更多的高級課程的學習機會,在幾乎所有的公立學校都有這樣的一些計劃,在小學的時候,會有學區裏的gift program,每天都會有校車接送參加了gift program的孩子到特定的學校去上二節高深一點的課程,然後再囘自己的學校繼續當天剩餘的課程。我的印象中,即使是這種Gift Program的課程也沒有太多的課業,主要還是幫助孩子拓寬視野,訓練孩子思維能力。然後到了初中時,比較優秀孩子在某些課程就會被安排到高中去上課,那麽,之後升到高中後,已經學過的課程就可以不要再學了,可以加快速度完成高中的課業,就有更多的時間選修大學的課程。美國的教育系統裏也一樣有跳級的選項,甚至一些大學還有專門的少年班,初中的學生經過幾項專門的考試,並在暑假裏和普通大學生一起上課,考試,並通過對學生自制力的考核,綜合評分合格,就可以從初中直接進入大學學習。但這也還需要獲得學生所在學區的書面批准,因爲一個孩子不上高中是要有一個審慎的評估的。美國的12年義務教育不僅僅是代表政府提供免費教育,也同時意味著家長或監護人必須保證孩子要完成這12年的學業。但在美國雖然有各種快捷鍵可以使優秀的學生快速完成學業,但一般而言,學校都不鼓勵跳級等的行爲,你可以在某些學科上超越一些,但還是要停留在自己年齡階段,一般認爲這對孩子的成長比較有利,畢竟孩子的成長不是只有一個學習能力這麽簡單。美國的教育系統應該也是多樣的,自由的,但設立了基本的規則,不管是公立學校、私立學校,教會學校也是私立學校的一種,但在宗教的宣導上更偏重一些,你甚至可以讓孩子在家裏學習,不去學校,就是HomeSchool,但必須有這幾個考核,一是負責孩子教育的家長必須經過考試,合格的才可以,基本上也就是類似於教師的資格考試;二是家裏的環境要適合孩子學習,專門的房間用來教學,必須的一些教學設備,戶外的活動場地等;三是,孩子有與同齡孩子交流和活動的機會,包括社交性質的和體育活動;最後,學區還會不定時間訪問,查看,當然參加一些統一的考試也是必須的。
總體來説,美國的教育偏重於孩子的理解力,對事物的瞭解,比較少死記硬背的東西,小學考試的時候,數學考試,公式背不下來?沒有關係,因爲公式會在試卷上,當然你需要知道你應該選用哪一個公式,我的理解就是,如果認爲這個東西在現實工作和生活中你都是可以和容易獲得和查到的,學校就認爲沒有必要一定全部背起來,有些知識美國的教育認爲孩子只需要瞭解就好,有這樣的概念就好,不需要一字不差地背起來。相對於要求學生背誦和記憶,美國的教育更注重學生的理解和表達能力,從二、三年級就開始讓孩子在看完一本書之後,要和老師講這本書講了什麽,我是怎麽想的,這基本上都是一對一的。孩子從小習慣了這種方式,就容易培養出孩子的理解力和表達力,也習慣了對事物去思考。
在美國的教育體制下,小學和初中基本上就是接觸性教育,主要就是讓孩子接觸各個方面的知識,包羅萬象,宇宙的,社會的,工業,農業,藝術,數學,文學,科技等,但都只是普遍的基本的一些知識的瞭解,就是先有一些這樣的概念,然後就是培養學生的學習方法和態度。在藝術部分,每個孩子都可以選擇自己一個自己感興趣的項目和樂器,在體育活動上基本上就是讓學生多接觸多瞭解,基本不會有專門的培養和訓練。美國孩子真正的刻苦學習是四年高中和大學。美國的高中基本上就已經是參照大學的教育制度,學生自己選課,在滿足學校基本課程的學習之外,可以選擇自己感興趣的課程,並結合自己今後大學想要學習的專業,比如你如果大學的專業是學文科,那你就可以不選修物理、化學這些的課程,但需要注意的是,像麻省理工,加州理工這些大學,即使你今後想要學習的專業是文科類的,你在高中也必須至少要選修1、2門的理工類的課程,否則即使你其它方面都很優秀,這類學校也是不會錄取的。應該說,到高中二年級,很多高中的基本必修課程都已經結束了,從高中三年級開始,一些優秀的學生就開始選修Advanced課程,就是大學的課程,而在進入大學時,不僅在申請時可以有很大的優勢,在入學後這些課程的學分也都是可以同等計算的。有些學生行有餘力,而自己的高中開設的Advanced課程不夠,或者和其它課程的時間有衝突,那這些學生就會去家裏附近的社區學院報一個自己想學的課程,這個同樣也是計入的。需要注意的是當你在社區學院報了兩個以上的課程的話,你必須兩個課程都拿到好成績,因爲學校在做Transcript的時候,不可以只轉成績好的。在這樣的一個制度下,實際上很多孩子在正式進入大學之前,除了個別修了特別多的課程學生外,大部分學生至少也會修了4、5個大學課程,除了可能提前畢業,也可以選擇大學期間在修一些自己感興趣的課程,這也是難得的機會。
美國的孩子進入高中後,雖然不是法定的成年人,但一般社會意義上已經是一個大人了,學習固然是非常的繁重了,同時,學校裏也會有各種各樣的活動和團隊,學區的、縣裏的、州的,全國的各類比賽也是非常多,基本上每個孩子都會至少參加一個團隊或活動,有學術全能比賽、演講比賽,物理小組、化學小組等等。然後,就是大學了,美國的大學資源那是公認的世界第一,具體的各個大學的專業設置,排名等我們之後會一點點展開來談,希望有興趣的朋友也可以訂閲關注我們的頻道。今天這裏只能談個大概,美國的學生高中畢業後的選擇大概就是三個,一是直接就業;二是上社區大學,然後再打一些零工;三是上正規的大學;學生們的選擇當然和自己的學業情況有關係,但也有相當一部分人就是不願意再繼續讀書,比較喜歡藍領的技術工人,這也占了直接就業學生中的一大部分,這類的技術工人的收入也是相當不錯的。所有上大學的學生,基本上都不會有學費的問題,我們之前在其他節目中聊過,普通工薪階層,家庭年收入7、8萬的,基本上學費和生活費就全免了,當然這當中牽扯到家庭人口等等,我們就不展開細説了,總之,學校的一個原則是Need Base,就是依據家庭實際收入和人口,不足以負擔孩子學費和生活費的,學校全部補足,如果收入更高,就補助差額的部分,高收入家庭就需要自己支付孩子的大學費用,但也有很大的優惠,主要是體現在家庭收入交稅的部分,孩子的學費及相關的書籍、保險等都是可以抵扣的,如果提前為孩子存錢到一個教育基金,那也是可以抵稅的,當然那是有限額的,而且今後也只能用於這個孩子的教育只用。在學費減免這部分,私立大學往往比公立大學更為慷慨,像哈佛、耶魯等一級的私校,家庭年收入低於10萬的就基本上全額補助學費、書本、生活費。所以,縂的來説,大學的費用對於美國家庭來説都不會是一個負擔,學生的貸款主要是來自于研究生階段。美國大學生的轉學和換專業也是比較容易的,一些基本的規則有,但有足夠的自由度。社區大學的學生也可以在兩年畢業後,選擇只拿一個AA副學士文憑,或者是轉學到四年制的大學,甚至與一些名校,理論上這個都是可以的,但轉入名校的幾率是比較低的,孩子必須是成績非常優異才有可能,當然普通一點的四年制大學基本上就沒有什麽問題。美國大學和中國大學有很多的差別,最重要的一點在我看來,就是中國大學進入時競爭非常激烈,畢業相對容易,美國是倒過來,進入不難,要成功完成學業畢業就不是那麽容易。這一點所體現的就是大學教育是拿一張文憑,還是學習到一些真實的東西。 總結來說,我認爲美國的教育比中國的教育,在孩子健康成長和培養自己各方面的能力上,更爲優越一些,當然,如果中國的孩子在中國上完初中,來美國從高中開始就學,再進入美國的大學就讀,可能是最為理想的一個途徑。孩子在國内的基礎訓練很扎實,普遍來講肯定是優於美國的學生,英語部分在高中也有為非英語國家學生的特別補習,一般比較自律的中國孩子很快就會和美國學生一樣好,甚至在語法上更勝一籌,因爲美國學生的語法雖然也有系統教學,但更多的是靠語感。這裏很難有一個定論,中美的教育那個更好,但教育最終是體現在國家的科技進步和社會文明上面,而比較能夠量化比較的就是科技實力,我們之前做過一個中美科技比較的視頻,鏈接放在下面,有興趣的朋友可以點擊收看。
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