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在週三國常會上提出了降准的政策設想,週五中國央行立刻就宣佈了全面降准0.5%,這意味著中國國内將釋出一萬億長期資金,從國常會和中國央行的表態來看,降準的目的是希望發揮置換中期借貸便利(MLF)和穩定經濟。央行特別説明稳健货币政策取向没有改变,降准的目的就是爲了优化金融机构的资金结构,提升金融服务能力,更好支持实体经济。释放的一部分资金将被金融机构用于归还到期的MLF,还有一部分资金被金融机构用于弥补7月中下旬税期高峰带来的流动性缺口,增加金融机构的长期资金占比,银行体系流动性总量仍将保持基本稳定。据统计,6月末MLF余额达5.4万亿元,处于历史最高水平,而最近将是7月15日有4,000亿元MLF到期。所以實際上降準所釋放的一萬億資金有相當一部分直接就需要兌付到期的4000億的MLF。
而在大部分中國的分析师看来,這次降准将对稳增长和促进内需恢复起到积极作用,有利于对冲大宗商品涨价和人民币升值压力下企业生产及出口受到的负面影响。虽然央行明确指出是全面降准,但由于央行对金融机构有各种考量指标,在实际操作的时候应该会更有倾向性,降准后释放的资金主要流入国家政策支持的领域和应优先支持的中小企业,因此不必担心降准对股市和房市带来的刺激。特别是对小微企业提供信贷过程中,可以控制包括各项收费在内的综合融资成本,力争下半年融资成本“稳中有降”,进而在一定程度上对冲上游原材料价格上涨给小微企业带来的成本压力。
所以,不管是行政部門還是中國的分析師,都認爲降準將爲中小微企業帶來融資便利和降低融資成本。我們也相信金融機構目前應該都不太敢於超越紅綫,將資金投向股債市和房地產市場。之前有新聞報道,許多二綫城市的二手房房貸停止辦理,這應該不是銀行無錢可貸,而是房貸額度已經用完了。那些房贷收紧的城市都是今年以来楼市局部升温过快的热点城市,例如广州、武汉、重庆、杭州、南京、合肥、惠州等。交易過熱,自然房貸需求也就越大,很容易就超出了額度。但資金因爲金融監管不流向股市房市,就會流向中小實體企業嗎?銀行的業績考核的一個重要指標就是壞賬率,在經濟持續向好的環境下,銀行就會比較敢於向實體企業放款,但對於沒有抵押的中小微企業貸款即使在經濟相對繁榮的時候也都是非常困難的。中國的銀行只會做兩種貸款,一是有足額抵押和擔保的貸款,二是有足夠“信用”的企業,這個信用不是真實意義上的企業信用,而是和銀行同爲國家所有的國企和央企。前者既有足額的抵押,那銀行自然可以保本賺利息,房地產貸款就是最有代表性的抵押貸款;後者大家都是在一個鍋裏的,即使產生壞賬也有上面的機構協調處理,至少銀行祭出支持國家企業的堂皇的旗號,再荒唐的行爲也是不會被糾責的。所以,我們認爲希望通過降準來提供中小微企業的資金需求在現有的銀行體制之下是不可能達到的目標。
另外,中國的央行和分析師提到的降準有利于对冲大宗商品涨价和人民币升值压力下企业生产及出口受到的负面影响,我們認爲這樣的説法根本就是看錯病因,開錯方子。中小製造企業的困境在于兩個,出口的價格競爭和成本日益高漲的矛盾的激化。出口價格競爭是在于現在美中還是處於貿易戰的階段,美國對中國商品增加了額外的關稅,中國的出口企業爲了維持客戶只能部分消化關稅的成本,來保持市場的競爭力。中國出口美國的商品幾乎沒有一類是不可被取代的,在保證品質的同時,中國企業就只能通過降低出口價格來留住客戶。與此同時,中國企業還面臨著成本日益上升的壓力,疫情後的大宗商品漲價只是其中一個原因,大宗商品在中國是被國企所壟斷的,價格也是被這些國企所控制,過去二三十年,爲什麽這些控制原材料和能源等大宗商品的國企可以高速的發展?就在於下游這些中小企業創造了大量的商品出口,形成了對大宗商品的需求,這些大宗商品的壟斷企業根本不需要任何的良好管理和運營,躺著就可以把錢賺了。中共現在號稱在國内對大型的民企進行反壟斷調查和監管,真正的壟斷實際上就是這些掌握著大宗商品和能源的國家壟斷企業。中小企業的另一個成本增長的方面就是人工和租金,這都是因爲中國超發貨幣和房地產泡沫的必然後果。通貨膨脹使得每一個員工要維持基本的生活就必須賺到更多的錢,消費品價格的上漲趨勢,住房成本的快速上漲,一個員工光是維持基本的生存的費用也是在不斷的提升中,對於企業來説,提高員工工資,進而推升產品成本也就是必然的趨勢。前幾天,網上爆出深圳市提出降低員工薪酬待遇,也是希望為企業爭取一點生存空間,但問題是員工如果連基本生存都有問題的時候,就會選擇躺平。
即使降準能夠為中小企業解決一部分的資金問題,但那還是貸款,企業還是要還的,只能短期救急,中小企業的長期生存困境並沒有解決。通脹的因素可能比較複雜,不是短期能夠解決的,美國加徵的額外關稅何時能減免也在未定之天,唯一現在就能真正幫助中小企業緩一口氣的就是國内那些掌握著大宗商品的壟斷企業可以降低一點他們的壟斷利潤,這才是真正幫助中小企業的正確方式。
綜合來看,中國這次降準的設想是希望能夠幫助中小企業走出困境,來帶動經濟的發展和就業,但金融機構及中國的整個内外環境,注定了這此降準還是必然會讓釋放的資金最終以各種變形的方式流向國企和房地產。
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