滴滴事件這幾天在網絡上成爲最熱的一個話題,事件發展到今天,各種後續發展和中共的連續出手打擊,大家在網絡上都看到了,我們這裏就不再重複敘述了。至於爲什麽會發生滴滴在上市兩天後就遭中國政府下架APP和進行數據安全審查,網上也有很多不同的説法。有很多的講法還是圍繞著政治權斗的套路來展開,主要是認爲滴滴背後有江係的資金。我們的觀點是,中共主要的就是兩個目標,一個經濟上的目標,一個是政治上的目標,這兩個目標的具體分析,我們在之前的一篇文章中有詳細的分析(參閲:螞蟻金服和滴滴出行的殊途同歸,中共的捉放曹就是二個目的)
在網上也有一些所謂的知情人士爆料,說是滴滴是欺瞞了中國網信辦,明知故犯,偷偷跑去美國上市,讓網信辦下不了台才被整治。這樣的説法以南華早報的一篇文章為代表,《南華早報》今天引述四位知情人士爆料稱,滴滴出行赴美IPO是一件蓄意欺騙行為,強調滴滴出行根本就是「陽奉陰為」,激怒了「一些人」。消息人士表示,在面談中,監管機構提出他們的擔憂,公司代表承諾會對此進行調查。雖然滴滴在美國上市符合中國所有適用的法律,但滴滴不顧監管單位憂慮,強行赴美IPO,等於是背叛了網信辦對滴滴高管的信任,引爆網信辦不滿。消息人士透露,中國網信辦不僅因滴滴出行赴美IPO背了黑鍋,還引發外界質疑其在確保網絡安全和控制滴滴等大型互聯網服務提供商的能力。
我們認爲這樣的說法是不正確的,網信辦在當時的職責範圍僅限於數據安全,提出這方面的顧慮是合理的,但滴滴高層是不應該回復:“對此進行調查”,在滴滴而言,它應該很清楚,在美國上市根本不存在任何數據安全問題,所有的數據全部在中國境内的服務器,上市的審計也只牽涉到業務數據和交易數據,不會涉及安全數據和消費者信息,就像所有的銀行、信用卡這樣的上市公司,客戶信息是完全不需要公開的。所以,應該說,網信辦提出了數據安全的顧慮,滴滴已經提出了詳細的回復,説明了在美國上市不會有數據泄露的問題。然後,滴滴認爲問題已經解決,就繼續進行它的上市準備,當然,網信辦的這次談話讓滴滴感受到一些危險的信號,才會加快它IPO的步伐。而網信辦在滴滴回復數據安全的保證後,還是留了一句話,我們還是存在一定的顧慮,希望你們慎重考慮,當然,在滴滴董事會來看,時機稍縱即逝,這個是不能再考慮的了,所以,就趕在七一前一天來為黨獻禮了。
那麽,這一次的滴滴事件,除了造成滴滴本身和股東的經濟損失這樣一個自己後果之外,還有什麽其他的副作用,我們認爲至少有三個方面的不可逆的副作用。
第一,所有中概股將會受到嚴重的打擊,事實上已經受到了嚴重的打擊。中國科技巨頭的總市值自2月達到頂峰後,至今已蒸發了8310億美元(約新台幣23.35兆元),北京打擊科技業的力道加大顯示拋售恐怕遠未結束。騰訊、阿里巴巴、京東、百度和美團等中國最大的科技公司都承受進一步的拋售壓力。恆生科技指數今日一度跌1.9%,有望連續第6天下跌,騰訊、美團跌幅一度高達3.7%,是恆生指數跌幅最大的股票之一,阿里巴巴則跌2.1%。恆生科技指數較2月高點下跌了31%,佔騰訊股票今年成交量約3分之1的中國投資者,在6月轉為淨賣家。許多美國金融專家也建議避開中國公司。財經節目主持人克萊默警告:「如果你在滴滴事件後還買中概股,那你就是個傻蛋,為何要把資金置於風險之中呢?」
投資公司Nava Investments也有相同看法,並在推特上稱「滴滴是另一個教訓,說明為什麼投資中概股的風險如此巨大...你有可能某天醒來,發現監管機構能讓股價暴跌23%。」也有觀點認爲,這些公司的股價可能受到近期情緒波動,而非公司基本面來推動。不過可以肯定的是估值也會開始變得有吸引力。騰訊、阿里巴巴、百度是最早進入公開市場、規模最大的中國科技企業,目前的12個月預期本益比平均為22.2,比彭博彙編數據的10年平均26相較起來更低。這種觀點的言外之意就是,這些中概股中長期還是會被看好的,但我們認爲,這種信心的喪失是不可逆的,只要中共繼續維持目前的專制獨裁,不執行自由世界通行的法則,中概股的不確定性就一直存在,也因此投資者就不會只看所謂的本益比,政治風險是投資人更需要考慮的。
第二,中國的信息科技產業將呈現末日黃昏的景象,尤其是網絡科技相關的產業。所有的這類成功的信息科技企業都是從千千萬萬個新創企業的激烈競爭中產生出來的,在某一家企業最終脫穎而出成爲一個獨角獸企業之前,沒有人知道哪一個企業會是最後的贏家,在這期間,所有的企業都需要有風險投資的參與,都要不斷地燒錢。風險投資的成功率往往不到20%,另外的80%是血本無歸的結局,期望的就是成功的20%所賺的錢能超過另外那80%的損失。風險投資對政策風險也當然會考慮,但它需要的是有一個可預測的脈絡,不能是一紙紅頭文件的行政命令,或者不符合一般法律規則的任意的決策,這一定會使所有的投資者卻步,而一旦缺乏風險投資的支持,那麽新創企業就不可能走得下去,幾乎所有的創新企業,雖然在他們的遠景和融資報告中都會有退出機制,但幾乎無一列外的都會把上市作爲一個最終的投資人的退出機制。而因爲滴滴事件讓投資人看到,燒了幾百億美金,熬到上市了,突然一紙行政命令就可以把它直接扼殺。沒有了風險投資,就不會有創新企業的成功,尤其是網絡信息科技這種最需要燒錢的行業,而這類企業的多元性也注定了不是可以靠集中力量辦大事的模式來做的,而我們看到,所有中國這些巨無霸企業幾乎都是在過去這二三十年成長起來的網絡科技企業。現在,這個行業因爲滴滴事件即將步入黃昏,這還不只是滴滴事件帶來的一個單一的警示,更重要的是滴滴事件的後續發展,讓大家看到中共對信息科技產業決心全面掌控的企圖心,在這樣一個集權國家裏,你還要去涉足信息科技產業就是去老虎嘴裏搶肉。
第三,滴滴不顧網信辦的警告,搶著赴美上市,網信辦為自己推卸責任的最好説辭就是我們管不到他們,事實上也是如此,滴滴作爲一個VIE架構的公司,去哪裏上市根本不需要中國政府的同意,包括證監會和發改委這樣的一些機構,更不用說網信辦了。因此,在滴滴上市後,網信辦只能用網絡安全審查的名義下架滴滴的APP,在應用端和業務層面來打擊滴滴,這是它能夠做的。在滴滴被下架後,中國國務院本週二下發了《依法從嚴打擊證券違法活動的意見》,要求加強對中概股的監管,並完善對數據安全、跨境數據流動、涉密信息的管理。路透社週四報導稱,中國證監會還將成立一個專門機構,準備赴美上市的中國企業必須得到相關監管機構的批准。這就是在網信辦為自己卸責後,中共亡羊補牢,制定更為嚴格但沒有法律依據的政策。中國政府近年來不斷收緊對數據的監管。早在2015年7月實施的《國安法》中就指出要實現重要信息系統和數據的安全可控;2017年6月的《網絡安全法》則明確,中企需要經過中國監管機構的批准才能向境外提供數據。依據上述兩部法律,中國在2020年6月實施《網絡安全審查辦法》,滴滴是該法實施以來被網絡安全調查的第一案。此外,中國首部《數據安全法》將於今年9月1日生效,讓政府有權要求公司與政府分享風險數據,並進一步限制公司向境外分享數據。我們先不論上述這幾部法律的合理與否,既然有相關法律,就應該依法辦事,讓企業也有法可依,以此來指定自己的戰略佈局,而不再應該用行政審核來決定企業可以或不可以赴美上市,滴滴在上市過程中沒有,也不會在上市後向境外傳遞數據,應該沒有違反任何數據安全的相關法律。但中國的法律和政策多的是口袋條款,解釋權也在他們的監管部門,所以,任何企業都不會有機會爲自己贏得申訴的成功。滴滴事件的後續發展帶來的中共制定越來越多的政策,成立越來越多的監管部門,就使得中國民間,不管是企業還是人民,都會被管得越來越嚴,完全喪失自由。與此同時,官員的權力越大,就越腐敗,越可以實施他們的權力尋租。習近平上臺後靠打擊腐敗懲處前朝官員,他的親信上臺後,正需要尋找搜刮財富的機會,正所謂打掉的是吃飽的狼,來的卻是飢餓的狼。過去十年中共反腐整治了四百多萬大大小小的官員,中共黨員九千多萬,但真正能夠貪腐的應該都是處級以上的官員,佔所有黨員的比例應該不會超過20%,也就是不到二千萬,被整治的四百多萬官員就是佔了四分之一了。足以看得出,這個是嚴重的制度性腐敗。除了提供了更多的權力尋租,滴滴事件也會造成中共官場更為小心翼翼,寧願錯殺一千也不放過一個,在各個環節和領域都會是如此。上面的指令是十的話,各個層級的官員都會加碼執行,到最下面一層可能就會被執行到二十,每一個官員爲了自己不背鍋,不怕做過頭,就怕沒有做到位。在言論部分,也許最有代表性,在網絡安全的大帽子下,任何他們認爲有損中共形象的事,言論和舉動都會被無情地封殺。這就是我們認爲滴滴事件帶來的最嚴重的副作用,中國將因此走入一個戒嚴時代。
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