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最新的晶片禁令自10月12日生效後,中國半導體業遭受 重創。 中企若被完全斷供14奈米以下的高端晶元,可能衝擊到中國在人工智慧(AI)和新能源車等產業的領先優勢。 美國政府10月7日祭出晶元新規,對中國禁止出口的高端晶元和製程設備已由10奈米以下,擴大至14奈米以下(晶元納米數越低越高端),且包括涉及AI和超級電腦的高運算晶元、以及128層以上的NAND Flash快閃記憶體等產品。 美國政府還使出殺手鐧,禁止美籍技術人才(含美國公民、持綠卡的永久居民或依美國法律成立的法人實體)在未經美國許可下,協助中國“開發”或“生產”高端晶片。 此禁令自10月12日生效以來,據《科技日報》等中外媒體報導,半導體美企如應用材料(Applied Materials)、科磊(KLA Corporation)、泛林集團(Lam Research) 和東電電子(Tokyo Electron)之美籍駐廠工程師已陸續撤離中國晶圓廠,如華為、長江存儲、上海積體電路和杭州積海半導體等相關廠商。 另據《日經亞洲》引述分析師的推估,在半導體中企任職的美籍高管應有數百人。 半導體業圈的確感受到“拜登比特朗普還狠”,不過,美企都清楚,美國政府是在維護美國半導體業的整體競爭力,所以,只要短期衝擊可以因應,大多可以接受,尤其大型上市公司也只能遵守美國的政策法令,沒有違法空間。 實際上我們認為這次拜登基本上就是以一個國家安全的理由,然後配合最新頒布的美國國家戰略安全報告,在一個把中國作為頭號敵人的大背景下,來實施這樣一個晶元禁令,企業基本上就必須遵守了, 對於美國升級的對華晶元禁令,部分分析人士稱,這等於從銷售、製造、技術和人才端,把中國推向“往死裡打”的絕境。 他們說,近年來,美國對中國半導體業的圍堵已經從對華為的單點制裁,擴展到對涉及軍用高端晶元的單線“卡脖子”,現在更擴大到全面封殺,《金融時報》甚至形容,美國要把中國的半導體業“打回石器時代”。 對此,位於北京的科技業分析師、海豚智庫創始人李成東在接受美國之音採訪時坦言,美國晶元禁令升級對中國的短期負面衝擊非常大,這已經是市場共識,雖然美國也會自損,但中國的損失更大,因為中國的晶元製造基礎薄弱,短期內,再失掉任何一個環節,就算中國有錢投資也不一定做得起來,尤其晶元往下游的應用,如手機、AI和智慧駕駛等製造都會增加難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