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我們需要澄清的是,美國在臺灣問題上的政策並沒有改變,"一中政策"加"臺灣關係法"是綱領性的指導原則。 美國的一中政策與中國的「一中原則」到底有什麼差別? 不同國家,不同政治人物都有不同的解讀,也都會引經據典,搬出各種歷史檔加以詮釋。 那我們從直觀的角度和實際美中台三方的關係走向來看,中國的"一中原則"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是中國的唯一合法政府,臺灣是中國領土的一部分;而美國的一個中國政策是"認知"中華人民共和國有這個臺灣歸屬的主張,在與中華人民共和國建交後,不與臺灣發展國與國的關係。 中國的"一中原則"是一個定義,是固定的;而美國的"一中政策"是在一定時期里的外交政策,是可調整的。 所以,「認知」並不是一個咬文嚼字的遊戲,它是有著截然不同的意思的表達。 而中國事實上也是非常清楚美國"一中政策"的內涵的,如果中國認為與美國建交必須要求美國承認臺灣是中國領土的一部分,也就是中國的"一中原則",中國現在還是可以這樣要求美國的,你美國必須明白無誤地"承認"而不是"認知",不然中國就與美國斷交。 中國不但可以對美國這樣要求,對其它國家也可以這麼做,如果你不這樣要求,那麼,你也就不要再拿你的"一中原則"來規範美國和其它國家的政策了。 這也是為什麼中共在抗議美台交往時,它只能說美國違反「一中原則」,它不會抗議美國違反「一中政策」。
上面我們講到,美國的「一中政策」只是一定時期的外交政策,也是可以改變的,但我們認為目前美國並沒有改變它的「一中政策」,什麼叫改變「一中政策」? 很簡單,就是發展與臺灣的國與國的關係。 那麼,為什麼現在國際上有許多人,包括政治人物和國際問題專家都認為美國的對台政策有改變了呢? 這是因為美國國會兩黨出臺了一系列的友台法案,行政當局在臺灣的國際地位、外交、軍購等方面也都表現出比以往更為積極的支援。 但這些友台法案和行政部門的積極作為依舊是在"一中政策"的框架下,並沒有改變或逾越"一中政策"。 那麼,為什麼美國國會在這一、二年內要持續地來立法支援臺灣? 行政部門又為何積極地在行動上來支持臺灣? 一句話,就是美國的利益。
在做具體分析之前,我們先來回答這樣一個問題,這個問題也是國民黨經常質疑,而中共大外宣會經常渲染的,那就是:美國會不會放棄臺灣。 我們的回答是,在1979年1月1日美中建交時,美國就已經放棄過臺灣了,美國制定"臺灣關係法"只是一塊遮羞布,在放棄了臺灣後,還是想表達一些撫慰而已。
美國在當時的取捨間,並不難決斷,一是國際政治的需要,聯中抗俄;二是中共開始改革開放,美國看到改變中國的機會;三是中國雖然還是一黨專制的國家,但臺灣這麼多年也還是一個獨裁的政權,並沒有比中共在社會體制上更進步;四是中國在當時對美國還完全構不成挑戰,臺灣第一島鏈的重要性也沒有這麼大。 所以,當國民黨舉這個例子來說明美國會"背信棄義"時,應該先要考慮自己有沒有價值。 在中國抗戰時期,四年內戰時期,美國給與國民黨的援助不可謂不大,而正是國民黨自己的腐敗才會在短短四年潰敗臺灣。 對比國民黨當時的腐敗,共產黨的確是代表了進步的力量,當然這是指共產黨的宣傳,提倡民主、共和,政治協商大會,組聯合政府等。 甚至在國民黨退守臺灣後,美國對臺灣的人道援助和軍事協助也一直持續著,而在國民黨統治下,臺灣的威權時代是直到1992年才結束。
扯遠了,回到美台關係,1979年美國已經放棄過臺灣了,只是在那個時候,美國還是留了一手,美國在口頭和書面上都一再強調,美國反對中國以武力統一臺灣,單方面改變台海現狀。 這就使得美國現在所有的行為有了依託,你要說是托詞也行,說藉口也沒錯,國家利益本就如此。 下面我們具體來分析美國利益在台灣問題上的體現。
首先,美國現在還是全世界民主社會的燈塔,而美中的對抗現在提升到了意識形態的對抗。 在川普時期是盡可能不去觸及的一個領域,尤其是在川普執政的前半段,這並不是川普沒有意識到這種意識形態和社會制度的對抗的存在,我們認為川普只是希望通過釜底抽薪的方法來處理美中關係,這個我們以後會專文來討論。 回到本文的主題,拜登政府上臺後,明顯是拉高了與中國在意識形態上的對立,目的是以此為槓桿,撬動世界格局,建立民主對抗專制的聯盟。 在這樣的情勢下,美國就必須積極地支援已經成為民主典範的臺灣,專制的中國對民主國家的侵害最具體的體現就是對臺灣的打壓。 拜登政府要將民主大旗升起來,就一定會力挺臺灣。 不必說中共攻佔臺灣了,就是臺灣在國際社會上受到了中共更多的打壓,那也就是拜登政府的失敗,是美國的失敗;而臺灣在國際上的地位提升就是美國的勝利。 從這個角度看,臺灣國際地位的升或降就是美中角力的風向標,具有指標意義。
第二,在國際政治層面,中共一旦攻佔臺灣,或以武力或經濟力量脅迫臺灣就範,那中共等於是直接對美國的將軍。 美國在亞太乃至全球就將完全失去它的"唯一超強"的地位(參閱"中國和平統一臺灣的陰招和陽謀")國際政治格局也瞬間被顛覆。 英國是如何在它失去了對蘇伊士運河的實際控制權后,從世界霸主地位傾刻跌落的;前蘇聯在波羅的海三小國成功獨立后,又是如何一潰千里,分崩離析的,這都是美國的前車之鑒。 如果中共控制了臺灣,就不是東升西降的偽命題了,而是東風壓倒西風的現實了。 大白話來講,臺灣就是美中對抗的勝負手。 國民黨人常以他們的「超智慧」聲稱臺灣不應成為被美國利用的棋子,其實,在世界這個大棋盤上,哪個國家又不是其它國家的棋子,中國不是一個棋子嗎? 歐盟不是一顆棋子嗎? 俄羅斯不是一顆棋子嗎? 美國又何嘗不是一顆棋子? 如果不是美國這個車在後面頂著,中共的炮打臺灣還會猶豫嗎? 還講什麼等距外交,沒有美國的制衡,臺灣立刻就與中共零距離了。 忍不住還是批了一下國民黨,想到這些個腦殘就生氣,算了,回到我們的主題。
第三,美國在台灣問題上的利益還體現在軍事上,臺灣在整個第一島鏈的重要性無論如何強調都不為過。 這是第一島鏈唯一可能的破口,中共攻佔了台灣的話,第一島鏈即刻土崩瓦解。 中共出南海,東入太平洋,南下印度洋,完全控制台灣海峽後,再進逼麻六甲海峽。 從而掌控整個海域的軍事優勢。 再繼而將其海軍和岸置武力前進部署到臺灣,對美國盟友日本及美軍在印太地區的軍事基地都形成巨大的戰略優勢。 到那時,如果美軍不是退避三舍的話,就面臨著與中共正面的軍事衝突,而這是在中共佔據了更大的地利優勢的情況下的對決。 一樣要開戰,一樣會直面對決,那美國全力支持臺灣,協防臺灣,甚至在中共武力犯台時直接出兵就顯得順利成章了。
上面,我們是分析了美國在維護臺灣保護臺灣問題上的三個利益點,當然,臺灣在半導體等其它高科技領域的優勢也是美國所關注的利益。 但我們認為上述這三個利益點已經足夠讓美國傾其所能來維護臺灣的國際地位,保護臺灣不被中共侵犯,而且這三個利益點是恆定和久遠的。 臺灣是美國與中國在意識形態之爭上的標杆,臺灣是美國與中國對抗,維持其唯一超強的勝負手,也是美軍謀求繼續獨霸太平洋的一個最最關鍵的軍事要塞。
在把上面這些問題分析完后,我們要來點題了,美國現在的對台政策魯莽危險嗎? 《紐約時報》專欄作家彼得·貝納特(Peter Beinart)的一篇評論文章批評說,拜登政府這種公開支援,包括自美台斷交後首度邀請臺灣駐美代表蕭美琴參加拜登總統就職儀式、發表對台承諾"堅如磐石"的聲明等,是在"悄悄的、漸進式"與臺灣建立官方關係,這是"真正、深度魯莽"的危險做法。 從上面的分析我們可以看到,美國現在推進的友台法案和行政部門的積極作為,實際上就是美國為了自己利益的一種超前部署,是因應中國崛起並對美國構成越來越大的威脅是所採取的制衡措施。 也是為了制止中共因其魯莽行事而造成軍事衝突帶來的危險。 所以魯莽和危險不是美國現在支持台灣的動作,美國現在做的恰恰是為了防止中共因魯莽而造成的威險。
歡迎留言分享您的觀點
感謝您幫助點讚分享
博客網站: www.newsplusvoice.com
打赏: paypal.me/litbeenews
留言
張貼留言